清风文录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

中秋·2008

雨中饱受秋风劲,
不散乌云比墨浓。
诸事纷扰无闲致,
更觉愧提望月空!

标签:

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

CPI下降能说明什么?

2008年8月份,4.9%的CPI似乎让所有的人松了口气,即便如此,略略想来,仍然有几点需要说明:

PPI和CPI的倒挂的实质是什么?

虽然CPI增幅已经下降,但是PPI却是10.1%,可能的结果是:生产一段时间之后的物品的原材料价格仍然是上涨的,那么,传导到CPI上也是必然;其次,即使PPI和CPI在分类上存在一定的区别,比如PPI的能源和CPI的食品,传导的效应不会明显,但是,PPI高企对于经济的影响仍然会显现,从而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比如成品油的价格影响居民的出行。

这种倒挂让人想起煤电价格的倒挂,这是强有力的看得见的手的很好例证: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必须保证最终消费领域价格的稳定,因此,CPI构成的消费品需要重点对待,而舆论对于CPI下降的结果要用来引导社会的稳定;同时,对于能源这样的重点行业仍然需要看得见的手重点控制,又为了不损害原始能源市场的积极性,只能放开价格,同时对于这个链条中的受害者给予补贴。因此,在理想的局面下,当居民享受低CPI的消费品时,其实另外一部分钱是通过转移支付的方法由看得见的手帮居民代办了而已,也就是说还是居民在买单。

而现在某些领域趁着CPI下降而放出提高产品价格舆论了,其实居民大可不必惊慌,一旦价格提高,转移支付部分就会减少,最终居民支付的价格是不变的。当然,价格的提高和转移支付的减少的时间不是对等的,肯定是后者的时间长。

CPI的下降是增幅的同比下降

按照规则,4.9%的CPI是和2007年8月作比较得出的。那么,去年的情况如何呢?2007年8月的CPI是6.5%,是2007年1月至8月中最高的,相比2006年8月,这个4.9%的CPI仍然是很高的。所以,消费品价格仍然处在一个高位,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莫让CPI成为“剪羊毛”的舆论工具

CPI这个词今年出现在舆论上的次数明显增多,以至于如果上班族只在晚饭时听电视的话,脑海中唯一的概念或许就是“涨价”了,当他再碰到身边的涨价产品时,也顶多只能抱怨一句,甚至出现生活在现实中那种参与的快感来。而那些涨价的产品们,也都无奈的表示,这是CPI上涨了,并不能怨得某个产品、某个行业。

这就是事情发展的结果:在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居民默许了这样的货币贬值,似乎在这样的煎熬中被“剪了羊毛”之后,随着盛会的结束,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怀疑甚嚣尘上,也许很多人再也无法忍受的时候,CPI下降了。舆论在这里明白的告诉居民,疯狂上涨结束了,大家不用再担心了。其实,经受住考验的居民此时发现周围所有的物品都上涨了,而这个上涨并没有因为4.9%的CPI而出现下降,而是停在这个高位上,仅此而已。

这听起来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但是,在一个决策信息不是完全公开的环境里,你又能往什么地方去想呢?


标签: ,

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

电信重组·数据篇

电信重组之后的数据业务开展背景,最大的亮点就是3G网络的建设。基于这样的基础,大家普遍的共识是:随着三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数据网络资费会越来越低,访问速度会越来越快,同时,以前受尽运营商打压的部分SP和免费WAP站点们,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但是,这个长期来看的理想局面,仍然存在着很多变数。

无线城市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潜在影响

中国电信在2008年大规模建设无线热点,和以往有所不同,中国电信这次是拥有移动牌照的运营商,因此,中国电信必然会游说工信部对于手机WIFI功能的解禁。相信这样一来,结果必然是积极的:短期来看,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过程,这里面包括了使用WIFI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用户;长期来看,随着iPhone、gPhone、MID等等这样的近似笔记本电脑规格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特别是硬件在有不断进步的前提下,移动终端和电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用户更多的会选择标准的互联网站点访问,而不是WAP站点。那么,这些简洁的WAP站点作为2G时代的产物,就需要向标准互联网站点转型,在这种竞争中,大部分WAP站点可能原先并没有很多体现移动性的业务而在竞争中消失,只有少部分WAP站点相比标准互联网站点的优势是对于用户移动性的理解,比如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搜索等,而这种移动性的理解是很容易被复制的,并没有真正的技术门槛。

因此,无线城市这样的项目,如果运营商经营得当,比如在资费,业务上持有积极的态度,必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但是,在这样的繁荣过程中,很多原有WAP站点和SP可能会失去2G时代的竞争优势而被淘汰。

运营商的数据资费政策

当大家听到全业务竞争的时候,想必都是欢天喜地的,其中鼓舞人心的一条便是:移动运营商的数据资费必然和现在的语音资费一样,随着竞争的展开,而迅速下降,从而不再成为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障碍。但是,这个局面却不会很快发生——因为资费依然是运营商开展数据业务很重要的手段。

从竞争角度看,现在两个固网运营商的宽带业务并没有随着竞争而大幅降低资费,反而是在各自的地盘上不思进取。如果说这是固网运营商的先天性地域划分的因素导致的话,将来的数据业务竞争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划分的标准是用户群:中国电信已经明确表示要将CDMA网络定位在高端用户,企图以全球通为榜样;而中国联通,在只有G网的前提下,可以猜想运营伊始可能会定位在低端。如果两家都不想和中国移动这个庞然大物正面交锋的话,这种局面和南电信北网通时的宽带竞争又有什么区别呢?虽然这种局面最终可能会被打破,但是这之前的时间里,数据资费很难说会出现大幅下降。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数据资费没有下降,可是网络速度却已经得到提升。从奥运期间,上海移动推出的手机电视的数据资费包的极低价格可以看出,在这种背景下,运营商完全可以利用对于数据资费的掌握,来发展自己的数据业务。这意味着和运营商存在同质业务的SP和WAP站点,在和运营商的竞争中处在不平等的数据资费水平上,因此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很难等到数据资费真正降低的那一天。

结论:整个移动数据网络和终端的发展,是趋向于用户可以更好的访问互联网的内容,而不是局限在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站点。数据业务的竞争的发展,很有可能会淘汰一批依托2G网络特点生存的SP和WAP站点,而主要的3G数据业务开展,则会逐步被运营商和主流互联网站点所占据。


标签:

2008年9月4日星期四

两个新兵

新浪开始提供SNS了,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任何可以提高流量和带来内容的模式,对于新浪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同时,中国移动也开始实验自己的社区空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些后入者们是否成功,也许可以说明几个问题:

门户网站:内容和用户基础是否是中国式SNS成功基础?

对于本身已经具有博客,用户空间等等的新浪来说,在这些内容和原有的用户交互方式之上推出SNS,也并非难事。如果这种SNS可以成功,则和Facebook社会化网络的工具定位完全不同。前者期望以内容吸引用户的基础上构建SNS,并且通过SNS中用户的交互产生更多内容,从而获得更多流量;后者则完全是为人们提供了管理自己真实社会关系的网络工具,即便随着用户量的增长总会产生纯粹的“网友”。两者的区别在于到底是人(的关系)还是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更有吸引力,或者根本就是两个并行的概念,新浪的SNS也只不过将SNS当作可以利用提高流量的工具了。

不过SNS毕竟和博客不同,之前新浪也做过IM,搜狐现在的博客3.0也有用户交互的功能,不过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电信运营商:控制渠道就真的可以控制业务吗?

通讯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很重要的部分,电信运营商正是着力于此。基于掌握用户渠道这样的优势,中国移动不止一次尝试推动其自有数据业务的开展,从去年的飞信、手机报到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社区空间。想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你有着这样规模的用户时,当然会进行这样的业务推广尝试。

那么,劣势呢?我想,电信运营商的劣势就是其实他并不真正(或者说我们没有看到)懂得自己用户的价值,以及互联网可以为自己的用户带来哪些价值。中国移动现在的动作,也无非是互联网热点和SP热门业务的亦步亦趋。这种一家独占的思路,很有可能最后对于整个数据业务产业链造成伤害,在中国移动现有业务发展饱和,SP们因为缺血而无法创新时,再也无法发掘更好的热门业务供运营商模仿,若至此,就是电信运营商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所以,控制渠道也许真的可以控制若干业务,但是如果不能真正以用户的利益着想,业务的源泉终将枯竭,那个时候的渠道又只能送些白开水(语音)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