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录

2008年10月26日星期日

从GPhone和iPhone看Google和Apple的不同

T-Mobile正式发布的gPhone,和iPhone一字之差,连手机和套餐价格也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就难免让人将二者进行比较。其实,我认为,二者却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吸引用户的卖点不同。虽然,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是二者给人留下的初步印象,gPhone也支持触摸屏,也极力做的很酷,但是从真正吸引用户的角度来说:gPhone侧重于Google提供的互联网服务,而iPhone侧重于Apple软硬件设计带来的畅快浏览互联网的体验。

其次,商业模式不同。gPhone是Google扩大网络访问流量的工具,从而可以带动Google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的扩大,是一种后向收费的模式;iPhone是Apple销售数字产品平台的终端,Apple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iPhone销售更多的数字产品(音乐、视频、软件),是一种前向收费的模式。

当然,二者在技术上,也有所不同,gPhone是Google基于Linux开发的Android平台终端,是一种软硬件皆为开放式架构的体系,而iPhone的开发包虽然也是开放的,但是整个软硬件的体系架构却不开放。

从这几点可以看出Google和Apple基于不同的公司特点,而反映出的不同思路:

Google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满足用户的搜索诉求获得广告收入,因此,最大可能的激发用户的搜索需求是Google一直致力的工作,从颠覆Email市场格局的1G容量GMail的发布,试图占领每个用户电脑的Chrome浏览器的推出,Google的目标是让用户无时不能且更加自然方便的发出搜索请求。gPhone体现出的思路也没有意外,这也是为什么在gPhone之前,Google对于iPhone上的网络服务大力支持的原因——通过iPhone这种优秀终端来看看用户对于手机访问互联网的接受程度。

Apple的核心竞争力却不相同:通过软硬件的领先技术,开发出用户体验领先的数字产品,然后卖给用户。而在iTunes音乐商店这种数字产品销售模式成功之后,Apple自然也会想到如何占领用户更多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用到的数字产品,于是,iTV和iPhone出现了,它们瞄准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电脑屏幕之外的两块屏幕:电视机和手机屏幕。可以说,想到这个模式的也许不止Apple一个公司,但是,有信心去领导用户体验潮流,并且有信心进入传统电信运营商领域的恐怕也只有Apple了。

因此,从让人产生更多依赖情感,进而发出更多需求的角度看,两家公司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Google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需要让产业链变得更开放,软硬件厂商皆能获得部分利益,Google才能获得占据最大部分的广告利益;而Apple却需要将产业链封闭的更多,以此保持自己的用户体验领先。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说,Google的思路更加合理,而用户体验永远之上的原则之下,Apple的生存也有基础所在。所以,这两家公司或许将是IT业长期共存的常青树,也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原则优先的生存之道。


标签:

2008年10月18日星期六

大航海:Google Ocean

记得Google以前似乎提过一个目标:索引这个星球上的所有数据,而现在Google Ocean似乎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既Google Earth和Sky之后,西方文化中重要的海洋部分,也呈现在Google的产品中。不过这次并不是特意为之,从目前的介绍看,这本是Google Earth的一个接口,被一些非赢利组织用来表示“某些”其关心的区域信息,后来,就被用来做Google Ocean了。基于此,Google Ocean会呈现出海洋地理的三维图像,并整合在Google Earth的软件中。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接触海洋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这是个陌生的话题,远没有从Google Earth上看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来的兴奋,我想顶多就是去看看钓鱼岛,南沙群岛,抑或是东海油田之类,做一些标注,甚至是一些口号。而对于那些整天喜欢冲浪、赛艇抑或是帆船比赛的西方人来说,Google Ocean显然可以带给他们的信息量要大的多,将来也许你可以看到美洲杯帆船赛的路线图,最深的海沟,或是当年“五月花”、哥伦布的路线图等等,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培养海洋意识。当然,也许好事者(如日本人?)会标识出一些石油资源的所在?

不论如何,Google Ocean或许可以再次激发出人们对于这个星球的认识热情,至于说可以为搜索业务带来的广告收入,不知道会不会仅仅限于某些海岛的旅游广告呢?当然,新产品可以带来的收入并不是Google关心的重点,Google Ocean倒是确实为索引这个星球添砖加瓦了,毕竟地球的四分之三是海洋呢。

以前好像看到过有基于Google Map开发的游戏:在地图中的高楼大厦间寻找幸存者,或是Google Earth中自带的飞行游戏。不知道接下来是否有人愿意以Google Ocean作为地图,开发出新一代的“大航海”呢?这个倒是令人激动的事情。


标签:

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

RSS订阅地址更改通知

尊敬的读者:

本博客的Feed订阅地址已经改为:http://feeds.qinfengblog.info/qf0421,因为是feedburner.com烧录的Feed,可能通过浏览器无法点击访问,您可以直接重新设定您的RSS阅读器,或者访问清风文录右侧的图标来更改订阅地址,谢谢!

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

Blog Action Day 2008:贫穷

贫穷问题很复杂,那么,什么是改善贫穷状况的第一步呢?

从根本上说,教育应该是第一步。人出生的时候,本来是不会什么交流的语言,从孩童的咿呀学语开始,慢慢学会某个族群的语言,如中文、英文等。只有学会了一门语言,人才能和其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告诉别人你需要什么,别人告诉你需要你做什么,从而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更进一步,教育,好比是人学习第二种语言的机会,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人明白所处的社会状况,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受过教育的人,也能更好的提出、分享和接受社会作为一个群体或是整体的价值目标。

因此,如果说“提高生活质量”是最朴素的价值目标的话,很显然,受过教育的人更清楚应该如何去做,并也更加乐意和整个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协作,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具体来说,对于教育水平高的群体,可以更好的收集、传递、分享、讨论、总结信息,成为这个群体的某种社会指导原则,好比原始部落中人们在打猎中各司其职,以获得食物为一致的目标。

教育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么才能改善一个群体中教育水平落后团体的状况呢?首先,这个群体应该是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只有帮助落后团体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回避问题或者进行抛弃。只要这个群体中的先进团体愿意承担这个责任,问题就好办多了。这就需要降低群体的整体福利,作为投入,解决落后团体的教育问题。很显然,降低整体的福利是群体中的其他团体所不乐意的,这就是为什么说需要这个群体自己承担责任之所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受到充分教育的时间在15年(小学至大学)左右。也就是说,只要忍受15年的福利较低,就可以解决一代人的教育问题。并且,如果整个群体有别的地方可以缩减开支,群体中每个人受到的福利减少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解决贫穷问题,教育并不是可行性差的方案。

当我们看到30年的伟大成就,从胜利迈向胜利时,哪怕身边出现一个农民工,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缺失,这个缺失是从15年前,30年前就有的,也是我们这个群体一直漠视的事实,因为这是所谓人口红利和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却不知如果这是受过教育的高素质人群,那么,整个群体可以获得的红利和体现的劳动力价值,又是多么的惊人呢?

标签: ,

2008年10月6日星期一

电信重组·政策篇

电信重组之后,随着三个运营商的大手笔招标甚嚣尘上,鉴于运营商众所周知的悬殊市场格局,政府非对称监管政策的猜想也日益增多,这些政策听起来很“解气”,但是还是可以从实现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说:

单向携号转网

这里的所谓单向,是指只允许中国移动的用户携号转网至中国电信和联通,却不允许转回来。即便偏袒之意很明显,其实,对于市场竞争是否有效不得而知。原因若干:

  1. 这个政策可能会导致这样的局面:电信和联通在营销的时候,只要推出更优惠的资费政策,或者是其他优惠办法,只要可以想到办法,将中国移动的用户拉过来,市场部就完成任务了。如果这些用户对于服务不满意,也没有办法将这个号码再转回去。这个局面势必会增加用户转网的谨慎性,也并不能真正促进全程的运营服务的竞争,只是在起始阶段发挥作用,如果是这样,和打价格战有什么区别呢?
  2. 携号转网的本意,是减少用户转网时的成本,包括通知所有联系人等。在现在增值业务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即便没有携号转网,还有各种方法来帮助用户,比如自动给所有联系人发送通知短信等。所以,单向的限制并不能阻止用户转回,用户如果实在对于电信和联通的服务不满意,还是会选择弃号转网的。这样一来,仅是徒增用户的烦恼而已,想必这也不是促进市场竞争的本意。

运营商基础网络共享

这个政策要求运营商之间可以共享基础无线网络,比如联通的用户,在信号不好的地方检测到移动的信号,移动必须允许联通用户的接入,由联通支付移动一定的费用。中国实际的无线网络背景,是人口聚集的地方,比如东部和城市信号强,西部和农村信号弱,那么, 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导致什么样子的结果呢?

  1. 人口密集,通话量大的地方,大家都会不遗余力的布设基站。这是基础运营商本来就乐意去做的,而且可以在这个政策下避免网络共享的费用;而人口稀少,通话量小的地方,如果建设基站的成本高于网络共享的费用成本,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大家都不想去布设基站,导致这些地方还是没有信号。比如移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在农村地区有了一定的网络资源,这样的政策如果挫伤其在农村地区发展的积极性,使其不再发展农村网络,也等着共享电信和联通的网络,就显得得不偿失了。退一步说,即使移动被迫接受共享,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体现网络服务的差别,到头来也许还是不能改善弱势运营商网络质量的口碑。
  2. 众所周知,三个运营商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3G网络是三种无线制式的,如何实现网络共享呢?难不成需要手机终端同时支持三种3G制式吗?显然不可能。所以这个政策对于运营商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3G网络,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只能短期之内在2G网络层面弥补一些弱势运营商的网络质量缺陷。如果真的因为追求这个短期的效果而导致出现上一条的结果,损害的必然还是用户的利益。

限制移动使用铁通自有资金发展固定宽带资源

这条政策听起来有点“无厘头”的味道,连政府都只能采取补贴的方式激励,而无法强制农民养猪了,作为上市公司的运营商却不能在全业务运营后,合理安排资金资源的用途。其实,这种限制是没有作用的。

首先,靠着中国移动的大树,即使有这样的政策限制,铁通肯定能够想办法,借贷也好,融资也好,得到比以前多得多的资源,相信各方资本也乐得和其合作,所以,这个限制政策并不能真正卡死移动发展固定宽带。其次,如果真的将铁通限制住,那么,中国的固定宽带市场仍然是原电信和网通的底子,而现在两家的南北分而治之本来就是违背政府要放开市场竞争的本质的。所以,这条政策很难体现出监管的合理性。


说了这么多,倒不是想替中国移动辩护,只是所谓非对称,主要针对移动,所以,听起来就有辩护的味道了。其实,放开市场竞争,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脚已经迈进了市场的门槛,脑袋还停留在计划的思路里,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标签: